XO
zxz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产品展示 > XO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2022-04-30 17:32:43       来源:乐鱼官网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其中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是产业振兴。

  ■习提出的精准扶贫方略,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仍要坚持精准发力,从供求两端着眼,科学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有效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乡村产业振兴要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融合,推动乡村产业功能拓展融合,培育壮大三产融合发展组织载体,实现工业与农业、城镇与乡村联动发展。

  习在河北承德考察时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这一重要论述,为新发展阶段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主攻方向、明确了方法路径、提供了工作遵循。当前,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迈进,我们要牢记嘱托,扎实做好“三农”工作,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为重点,强化乡村发展的产业支撑,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让广大农民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其中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是产业振兴。我省是农业大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全国平均高3个百分点。农村发展,根基在产业高质量发展,核心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十三五”期间,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年均增长7.0%。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省农业农村经济依然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发展形态趋势,有效发挥了“三农”压舱石作用。农村经济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劲动能。

  产业振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之策。习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发展产业不仅是农民增收、实现脱贫的现实基础,而且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稳定脱贫和持续增收的长效措施。我国已取得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但也要看到,有些地方脱贫的根基还不牢固,主要是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可持续增收还面临短板制约,外部环境和市场形势变化也给脱贫产业高质量发展增添了不确定性。当前,要加强对脱贫地区产业发展的后续扶持,培育产业自身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实施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提升工程,创新产业业态和经营模式,提升质量效益和产业竞争力。

  产业振兴是畅通城乡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重点难点在“三农”,农业农村依然是现代化建设的短板。扩大内需和形成较为强大国内市场,农村有着非常大潜力和发展空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不但可以确保我国粮食安全,还能够实现农业与工业良性循环、互促发展。发展壮大乡村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能扩大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把乡村生产有机融入现代产业体系,让广大农民深度融入现代产业链价值链。完善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加快农村第三产业发展,有助于活跃农村市场,推动农村居民消费升级,更好拉动城乡经济发展。

  “精准”是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方法论要义之一,也是实现供求有效对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手段。习提出的精准扶贫方略,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也是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重要内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仍要坚持精准发力,从供求两端着眼,科学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有效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发展乡村产业,要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培育特色优势产业。2012年底,习在我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指出:“要做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开发生态旅游则搞生态旅游,真正把自身比较优势发挥好,使贫穷的地方发展扎实建立在自身有利条件的基础之上。”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是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原则。我省农村地域广阔,自然条件和地貌类型多样,特色资源丰富,经过多年发展,培育了一大批区域特色产业,形成了诸多特色产业集群。要逐步优化我省农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推动种养业向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打造特色优势农产品产区。围绕发挥京津冀城市群腹地优势,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做精做优做强乡土特色产业,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进一步发挥各地特色资源优势,打造地域特色品牌,构建乡村特色产业体系。

  发展乡村产业,要坚持绿色引领、创新驱动,促进乡村产业优化升级。实施科学技术创新赋能行动,围绕我省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加强关键研发技术和推广应用,依靠技术突破,破解瓶颈制约,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实施绿色发展引领计划,节约世界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发挥乡村生态资源优势,加快发展生态经济和绿色产品。实施乡村品牌提升战略,突出地域特色、产业特色、产品特色,利用现代经营手段,打造一批乡村特色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实施质量效益提升工程,紧跟产业和技术发展前沿,深化供给侧改革,提高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提升乡村产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乡村振兴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乡村产业振兴也要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实现工业与农业、城镇与乡村联动发展。

  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融合。围绕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农产品转化增值,推动我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产品加工业大省和强省转变。要把大宗农产品主产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作为重点,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基地和加工强县,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支持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重心下沉,向有条件的乡镇和物流节点集中,加强与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更好带动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围绕乡村主导产业,建立健全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经营体系,实施纵向一体化经营,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模式。加强农产品物流网络和冷链物流建设,完善农产品流通和高效配送体系。

  推动乡村产业功能拓展融合。拓展农业多种功能,适应城镇和乡村居民消费升级和多元服务需求,全力发展“农业+”产业,促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教育、体育等产业深层次地融合。发挥我省农业大省、旅游大省资源丰富的优势,以及环绕京津并与京津共同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战略区位优势,大力开发农业和乡村的现代服务功能。重点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培育一批美丽休闲乡村、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一批休闲农业示范县。发挥我省拥有诸多乡村传统特色手工业、特色产品的优点,打造系列“小而特、小而精、小而美、小而优”的乡土特色品牌,促进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方法,促进现代产业要素跨界配置、交叉融合,加快培育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培育壮大三产融合发展组织载体。统筹县域城乡产业资源配置,深入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县城、乡镇、农村功能有机衔接。优化县域乡村产业布局,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和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拓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功能,更多参与农业全产业链经营。围绕打造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全价值链,重点建设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逐步发展壮大“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合作社+农户”组织载体,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让广大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加强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财政金融支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继续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重点保障领域,慢慢地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发挥财政投入的引领作用,吸引金融资本、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金融服务机制,推广“政银担”金融支农模式,发挥“裕农通(河北)”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平台作用,积极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

  完善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土地保障政策。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优化配置各类土地资源。健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鼓励农民以承包土地经营权入股农业产业化经营。探索灵活多样的供地新方式,优先保障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乡村建设用地,重点支持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和返乡下乡创业。

  引导各类人才和创新要素支持乡村振兴。落实返乡创业各项支持政策,引导外出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创新。深入开展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针对我省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加强研发技术,深化产学研合作,支持高校和科研单位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技术服务。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实现科技服务到村到户到项目。

上一篇:新闻简讯【游戏】手机游戏|网络|单机装备_天极网频道
下一篇: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关于我们

 新闻动态

 资质荣誉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